金吒、木吒和哪吒,哪吒三兄弟为什么没有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起名?

名上名   日期:2025-02-13
400 浏览
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热度仍然在持续,其中的热梗和人物不断刷爆热搜:火遍全网的石矶娘娘、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、两极反转的申公豹……连仅有几个镜头的哪吒的两个哥哥金吒、木吒也成为了观众的研究对象,点燃了大伙的好奇心。
那么金吒和木吒的名字怎么来的?金木水火土,按顺序应该轮到水了,但哪吒为什么不叫水吒?
本文就围绕这些话题来跟大家聊一聊。
 
首先,哪吒是贯穿许多传说、鼎鼎大名的重要人物,他的名字肯定会有一些来头和说法。
 
比如《封神榜之凤鸣岐山》中,哪吒的名字是舅舅给取的,台词是说:“子牙兄说,他日后会叱咤疆场,就叫他哪吒吧!”
港版《封神榜》,也曾对哪吒的名字进行拆解:盘古开天辟地时,身躯化为山脉川河,有妖魔前来骚扰,盘古一怒之下发出叱喝妖邪之音,就是一个“吒”字,“吒”字也是天下间的第一个音,有正义、驱邪之意。
此时还有一种说法,哪吒的名字,其实是“舶来语”,音译来的。
没错,哪吒的“原型”根本不是商朝陈塘关李家人,甚至不是中国人,而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。
除了名字,哪吒是外国人最直接的表现,还有他的法相是“三头六臂”“三头八臂”(水浒传中有人的外号是八臂哪吒)。
其实中国其他的道教神话人物,除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之外,很少有“三头六臂”的形象。
 
那么,哪吒到底是哪里人? 其中,主流意见是,哪吒的形象,根源来自印度。 佛教记载中,哪吒是佛教护法神毗沙门天王(也是我们熟悉的“四大天王”中的北方多闻天王)的儿子(也有传说是孙子)“那罗鸠婆”。 据传由古印度佛教宗师马鸣所著、诞生于公元200年代的史诗著作《佛所行赞》中,就这样说:“毗沙门天王,生那罗鸠婆。一切诸天众,皆悉大欢喜。王今生太子,迦毘罗卫国,一切诸人民,欢喜亦如是。”那罗鸠婆,在其他经典又译为“那吒矩钵罗”、“那吒俱伐罗”等,在不断地翻译和传播中,被简化为“那吒”“那咤”。 如《北方毘(毗的异体字)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》则说,“即拥遣第三子那咤捧行,莫离其侧。” 说到“第三子”,可见毗沙门天王有多位太子,但具体说法不一。
 总之,目前我们暂且可以说,哪吒是一个起源于印度佛教的人物,传入中国后,在民间传说里发扬光大了。
 
其次,金吒和木吒的名字怎么来的?
其实,金吒原本并不叫金吒;木吒,也大概率不叫木吒。
明本《西游记》中,“金吒”多为“君吒”,原型一般认为是密宗五大明王之一的军荼利明王(亦称军吒利明王、甘露明王)和毗沙门天王的长子甘露太子——顺理成章,也就成了哪吒的大哥。
 
以明刊本金陵世德堂“新刻出像官板大字《西游记》”为底本出版的《西游记》中,金吒仍叫君吒。
那木吒是谁呢?先来看看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
惠岸行者整整衣裙,执一条铁棍,驾云离阙,径至山前。见那天罗地网,密密层层,各营门提铃喝号,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。
惠岸立住,叫:“把营门的天丁,烦你传报。我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叉,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,特来打探军情。”
 
《西游记》中木叉的出场还不少。
等一下,你不是叫木吒吗?木叉是谁?惠岸行者又是谁?
木叉,一方面是佛教名词“波罗提木叉”的别称,意译为随顺解脱、处处解脱、别别解脱、别解脱、最胜、无等学等……是佛教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。
同时,木叉也是人名,是佛教历史上的真实人物。宋代释赞宁等撰写的《宋高僧传》中记载,木叉是唐代高僧僧伽的三名弟子之一,而另外两名弟子中,就有一个人叫“慧岸”。
曾有人与僧伽法师谈法时,见到法师变成十一面观音之相,因此将僧伽法师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
于是,在后世的传说和文学创作中,就将木叉写成了观世音菩萨的弟子。
而《西游记》中,又将木叉与慧岸揉合成了一个人,即“护法惠岸行者,俗名‘木叉’”。
 
《西游记》唐僧流沙河收徒,便有其出场
哪吒是“三太子”,可毗沙门天王第二个孩子独健太子,在佛经中的记载很少。但又要完善家庭背景,所以才用了“木叉”谐音“木吒”,成了哪吒的二哥。
大哥可能是因为木吒,就从“君吒”“军吒”谐音成了“金吒”(好记,又有点顺)。
至于哪吒的读音,实在套不进五行,却又是重要的主角,不好改名,就保持了原本的称呼。
 
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,没关系。以后如果有人问你关于哪吒三兄弟的名字,你也可以直接给他们提供吴承恩在《西游记》中的解释:
原来天王生此子时,他左手掌上有个“哪”字,右手掌上有个“吒”字,故名哪吒。